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正文
油价上涨将加剧通胀风险 探讨应对挑战妙招 |
编辑:武汉纬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字号:大 中 小 |
摘要:油价上涨将加剧通胀风险 探讨应对挑战妙招 |
自今年年初开始,由于中东和北非政局动荡,全球原油价格进入加速上涨通道,Brent原油价格从年初的94.8美元/桶上涨到4月8日的126.7美元/桶,涨幅达到33.6%;WTI原油价格从91.6美元/桶上涨到112.8美元/桶,涨幅达到23.1%。
从历史经验看,每一次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会使各国普遍经历GDP下降和物价上涨。笔者以为,此次原油价格上涨也必将对全球经济产生重大影响。 短期内,油价仍将上涨,高油价将威胁全球的经济复苏。石油价格上涨会影响到资本和劳动投入,使GDP增速下降,通胀率上升,这些都将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影响。OECD在《油价上涨对经济活动与通胀的影响》中指出,油价每上涨10美元,将导致OECD国家2012年GDP增长率下滑0.2个百分点,通胀率上升0.2个百分点;若每桶上涨25美元,OECD国家的2012年经济增长率将下滑0.5个百分点,通胀率将增加0.75个百分点。 但由于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同,原油价格波动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有所不同。 高油价将阻碍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 从历史上看,在油价大幅上涨时期,都伴随着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,在目前其经济尚未全面复苏的大背景下,高油价势必对其经济复苏造成一定冲击。 发达国家正处于经济复苏阶段,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。美国目前超过85%的能源供应由化石燃料提供,而且其运输业所需能源几乎完全依赖石油,这导致美国的石油依存度较高。欧洲和日本也存在类似的情况,2009年美国、欧盟、日本石油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分别达到22.2%、16.8%和5.2%。油价上涨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将造成一定打击,三次石油危机期间美日欧的GDP增速都出现了明显下降。 当然,油价上涨对发达国家经济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。 由于欧洲各国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高于美国,其经济受到的冲击将高于美国。西班牙石油净进口占GDP的比重为6.6%,意大利为2.1%,德国为2.4%,而美国石油净进口占GDP的比重仅为1%。从进口来源看,欧洲的石油进口中有30%来源于中东和北非,利比亚被称为欧洲诸国的油库,据IEA的数据,其石油产量的70%出口到欧洲。爱尔兰、意大利原油进口的22%左右来自利比亚,德国、西班牙等也是利比亚石油的重要出口国。 而美国的石油进口主要来自于加拿大和墨西哥,从中东的进口量仅占其原油进口的11%。也正是由于石油进口来源不同,纽约WTI原油和伦敦Brent原油存在较大价差。 原油价格对美国经济带来的较大风险来自于美国消费者。美国人每年消耗的汽油约为1400亿加仑,美国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的相关系数极强,油价大涨会使美国消费者的能源成本日益增加,占用相当大的开支预算,从而拖累美国经济复苏。 而油价对欧洲经济的冲击不仅表现在经常账户方面,欧元走势也会对其经济产生重要影响。近期欧元区CPI上升,欧洲央行于上周重启加息,推涨欧元,欧元区的融资成本进一步上升,而国际原油价格以美元计价,欧元相对于美元持续走强,油价上涨导致欧元区经济的进一步收缩。 日本将是遭受油价冲击的重灾区。日本是一个能源极度贫乏的国家,石油产量仅占日本全国石油需求量的0.2%,几乎是一个石油纯进口国。日本是世界石油第三大消费国,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相当高,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比达到48.7%,并且其石油进口来源也很集中,84.7%来自于中东地区(2009年)。在地震、海啸、核电危机的连续打击下,油价高企将使日本的经济雪上加霜。 高油价将加剧新兴经济体的通胀风险 原油价格上涨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更大。 多数新兴经济体的制造业比重较高,且对石油进口的依赖非常大,泰国、印度和亚洲四小龙的石油净进口占GDP的比重均超过5%,而且能源利用效率较低,泰国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印度的每1000美元GDP消费石油均接近或超过1桶,远高于发达国家0.4桶的水平。 三次石油危机期间,主要新兴经济体GDP下降4%,CPI平均上升3.5%。2009年以来,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势头明显好于发达经济体,但其通胀压力也明显加大,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,其通胀压力将进一步加剧。 油价上涨将使食品的生产成本上升,使得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加,导致粮食的供应减少,从而推高食品价格。在新兴经济体的CPI组成中,有30%~50%与能源和食品价格有关,因此油价上涨会通过叠加效应对新兴经济体的CPI产生严重影响。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在全球面临高油价冲击的大背景下,中国经济也正在接受巨大的挑战。从需求上看,中国的石油消费正直线上升,2009年的原油消耗占全世界的10.3%,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,中国每1000美元GDP约消费石油0.65桶,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。从石油资源看,2008年剩余可采储量占全球的比例仅为1.2%,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,石油净进口占总进口的比重达12%,201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0%。 油价的上涨将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冲击。据社科院张斌的研究,油价对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负面影响有10个月以上的持续期,油价上涨也会推高我国的CPI,输入型通胀压力至少在10个月内存在。 当前我国已处于较高的通胀水平,油价上涨将使运输成本上升进而推高食品价格,据我们测算,食品占我国CPI的权重超过30%,交通和通信占比约为11%,油价通过推高食品价格和交通成本来推高物价水平。另外,自年初以来,我国PPI呈现上升势头,2月份的同比增速已达近两年的高点,而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PPI的传导效应明显增强,油价上涨将进一步推高国内的PPI。虽然我国从PPI到CPI的传导并不顺畅,但PPI自去年底已连续上涨,其对CPI的传导效应将会在近两个月显现。 我国如何应对高油价的挑战? 笔者以为:首先,短期应把防通胀放在首位。政府在通胀目标和增长目标之间,应把通胀目标放在首位。货币当局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,综合运用利率、汇率、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,及时回收流动性,抑制CPI的进一步上升。 其次,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应稳步推进。从长期来看,我国石油的定价机制应与国际相接轨,但短期来看,在国际油价飙升时大幅提高成品油价格,将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,关联性产业的生产成本也会上升,从而继续推高物价水平,抑制经济增长。因此,短期内上调成品油价格并不是好时机。 最后,要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。我国要以此为契机,在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促进经济结构调整,加快经济转型。 |
上一条:比亚迪 打破由欧美垄断的“涡轮增压+双离合”技术壁垒 | 下一条:汽车企业进入租赁市场 谋求新型发展模式 |